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管理动力已到极点,我们的MBA是不是白念了?

发布时间:2020-11-27

李峰
备战2019MBA考辅班
录取院校专业:西安交通大学MBA  
安永(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副合伙人

编者按:本文摘自文泰商学院备战2019MBA考辅班李同学在思考原动力发表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李同学在文泰考辅备考以及西安交通大学MBA学习的切身经历与体会。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那些有考研想法,或者正在备考2021考研的同学们带来一丝借鉴与启发。

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与他人沟通,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学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增长动力。然而,随着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管理为企业增长提供的动力已经达到极点。我一位MBA的同学在微信中问我:“这意思是我们MBA白学了吗?”很感谢这位同学的问题,直接触发了我的思考。顺着这个问题,我总结出了三点体会。搭框架、变思维、广结识。

1、搭 框 架

Build Framwork

选择读MBA的同学,往往在某个特定领域从事工作,但没有系统性的接触过管理学知识。而MBA课程的学习可以快速地帮助我们搭建起对管理学的总体认知框架。想必这也是很多人选择读MBA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MBA并不会把重点放在某一门或某几门课上,而是强调管理学的体系化。借助管理学认知框架,我们可以提纲挈领地看待一家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能更清晰地了解到我们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整个企业大体系内所处的环节,以及与其他环节的关系。换句话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到森林后再见树木 是不同的。

我并不认为短期的课程能带来多么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但我认同体系化的学习方式。越是在信息支离破碎的时代,认知框架的重要性越是凸显。网络使得发表观点越来越没有门槛,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乃至国家发展战略,都可以成为大众消遣或媒体谈论的话题。当我们在各类媒体上看到各类观点的时候,是否能有足够的认知支撑我们判断是非,是影响到我们了解事情全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并不缺少观点,甚至不缺少好观点,缺少的是对本质的剖析。而能洞察本质的前提,是能看到整个森林的全貌。没有框架性的认知,一切侃侃而谈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2、变 思 维

Think Different

宇宙之大,我深以为人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就会逐步形成各异的思维模式。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思维模式也会越来越固化,难以改变。这两年我越发觉得,并不会有哪一种思维模式最好或最差,但单一思维模式一定不是最优解。而那些依赖于某一思维模式而有所成就的人,如果不及时转变思维模式,往往会被束缚在这一模式中。

聆听冯院长的教诲

上课时,观察每门课老师的思维模式是我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一个很大的乐趣。名校的教授学者们,在做了多年的学术研究与演讲教学后,大都会习惯于通过批判性思维、物理学还原论、因果律等思维模式,去引导我们学习和思考。

这些思维模式,恰恰是我们“浸染”在职场环境里太长时间而逐渐弱化的能力。我深认为,脱离思维模式升级的所谓学习,只是在“术”的层面的延展,无法达到“道”的深度。

3、广 结 识

Get Connection

这大概是MBA最被大众所认同的社会意义了。John Donn 说 No man is an island。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交连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但何种连接才算有效,这一评判标准似乎越来越功利化。反观之,抛去社会身份,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单纯同窗关系,在如今的商业氛围如此浓郁的社会环境下,弥足珍贵。其次,查理·芒格、巴菲特都推崇的多元化思维」,我想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当然还有另一方面就是与不同的人交流沟通。

紧张的创业计划小组讨论

由于MBA的同学们身处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大家在一同探讨时往往能迸发出一些不一样的火花。这些火花,于我看来便是不同的思维的碰撞。前些天,班级组织了一场沿海10公里徒步活动,一路欢声笑语的10公里下来,收获大于疲惫。

说至此,这MBA怎能是白念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