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冯云霞:终身学习,您真的会吗?

发布时间:2021-10-13

冯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EE项目中心课程学术主任

 

本文是冯云霞教授在人大商学院首席人才官CHO高管项目,、举办的招生开放日活动暨CHO23期结业典礼中做的报告实录,报告题为《终身学习,您真的会吗?——基于心智模式进化的管理学习方法论》。

本文字数:6593 | 预计10分钟读完
 

同学们,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最近的思考:

一、形势变化和学习适应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变化。陆奇先生最近在一个论坛上分享了一个图: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能源和信息。这个对企业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历史发展动力、了解新形势下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性力量和其他的环境因素,组织才能找到创新的方向和新的经营领域。比如当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本质说的就是技术(technology)对商业模式的颠覆等。做管理和学管理的人需要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以及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
其次,从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看变化。 最近我们也是开学季。 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很幸运,总是能够和年轻学生为伍。 比如今年我的本科学生大多在2002年或2003年的。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我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 但今年祝福的形式已经是小视频了:我的学生录的小视频,他们唱歌、朗诵,表达对老师的喜爱。 祝福形式跟过去真的是不一样了。

第三,如何再认识“知识型员工”。
我今年评审过一个项目,在看学生资料的时候,你会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很优秀。一方面是高考成绩高,另一方面是素养和素质的提升。很多同学不仅是学霸,还是溜冰高手、跆拳道高手;也有会拉小提琴的、弹钢琴的等等。这个说明什么,说明Z代际员工的整体素质、知识水准、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越来越多了。在管理中,如何客观看待和赋能年轻的知识型员工,是我们管理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和HRM管理都有关系的。在设计员工治理模式、提升员工能力制度设计和引导员工动力的方法方面,都要有机结合这些特点 我们要学习、理解、适应这些变化,并且学习和变化为伍,才能有效进行赋能、激励和引导。落实到具体对环境变化的认识,我认为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在五个方面加以关注:第一是组织和环境的关系;第二,是目前服务企业所处的产业变化情况;第三,是目前服务企业组织目标和战略选择的情况;第四是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优化和迭代;最后是能够穿透以上四个方面的主体性和领导力。

只有通过不同维度的认知,建立不同维度之间的关联,我们才能够洞察环境,并建立环境和我们组织、部门以及自身的联系。这种认知上的丰富度和联结度,对CHO是特别重要的!

二、认知升维和行动降维

实际上,CHO需要对组织全景、战略内涵、业务模式有整体认知,才能有方向和有目的地做好HRM。
通过在人大商学院的CHO项目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经营、管理、HRM的方面的理论、逻辑和工具。这些工具、理论有助于我们提升认知能力。
同时,当我们将这些工具用于组织内部的时候,就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或者部门建立一套适合于自身场景的、统一的管理语言。这样就有助于组织成员做到“力出一孔”,共同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语言,成员常常鸡同鸭讲的话,就很难建立“协作性意愿”。HR的功能,实际上就是要帮助建立组织内部的协同沟通体系,帮助建立组织的整体意识,来统一组织成员的行动。

除此以外,通过学习,相信大家对‘能力’的认识也比过去更为全面、立体和升维。现在不少人在谈到能力的时候,总会和个人能力挂钩。但如果有了组织能力、集体战斗力的认知,则更能有效地整合员工队伍、设计激励制度,来帮助成员认识到‘力出一孔’,才能‘利出一孔’。其实,在很多一把手那里,他们看到的能力都是‘集成’的和‘系统的’,这个和立场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我们的学习帮助我们确定了系统思考习惯和组织立场视角。基于系统和组织,我们HRM所熟悉的方法、措施、技术等就有了指向和目标。比如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规划如何有机联系?绩效考核和力出一孔如何建立因果?除此以外,人力资源的功能要注意和其他管理措施进行配套。很多时候,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是要靠组织结构的优化去解决的。
其实,对于人力资源经理而言,最重要的能耐是要会整合、善联结、有升有降。比如如何平衡好OKR和KPI?在很多大规模的企业里,存量业务可以用KPI, 增量业务则用OKR,它们是能够并存的。OKR的措施采取以后,帮助企业摘到从0到1的商业模式以后,则可以复制了。一旦复制,就有了规模和标准,这个时候又要转为使用KPI。

再比如,在我们很多企业组织中,现在是‘四世同堂’:60、70、80、90年代的人都有。如何管理这个‘多样化’?如何创造氛围使得不同代际的员工互相成全,既要维护老人的待遇,又要给新人创造空间和舞台?这里涉及到的也是多样化的管理、求同存异的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HR经历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不二思维。要了解多样的分类逻辑,如根据业务情况、岗位性质、绩效考核结果的分类等,来对员工进行更有效地分类,从而能够建立差异化管理,引导所有员工都为组织目标而进行协同。

比如这张图,是能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启发的。在企业里面,经常是既有核心业务,又有成长业务,还有新兴业务。那人力资源管理怎么做呢?
面向核心业务,或者存量业务时,可以是运营家。这个时候要追求效率;
在做成长业务时,则要成为一个管理专家,要善于决断;
在做新兴业务时,又要有变成创业家思维,善于破局。其实流行的合伙制也是基于破局情况的。因为企业中,对创新探索,需要有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即共创、共担和共享。
在企业创造未来的手,要启用年轻人的智慧,让他们和企业共创共担,等到新的产品成功以后,再进行共享。这就是创业,就是把风险前置,就是对风险和未来不确定的时候,进行合伙制度的设立,把风险分摊到愿意事先进行共创共担的成员那里。这些成员当然也要有共享的机会,才会在组织内部建立良性循环的透明的创业氛围。

但是在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说宁高宁先生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他的管理顺序显得很独特:先选干部;干部再来驱动业务;业务有了,则能创造价值。

 

三、心智结构和反思倾听

人力资源管理最后还要回到人本身。人的成长思维、人的终身成长和学习是我们一直要去思考的。总体而言,企业组织的平均寿命是低于人的职业生涯时间的。我们一方面要效力于自己的组织,为组织发展贡献才智,另一方面还要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注意自身心智的成长和共情使命的养成。最近读了一本书,就是《领导者的心智意识的进化》,讲的就是心智成长。现在我们中国的语境中,心智和觉悟有关。它是需要修炼、打磨和顿悟的。另外,肯尼迪公共管理学院常年教授领导力的老师海费茨,所写的《并不容易的领导艺术》,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海费茨老师认为在这个时代以及在未来,管理者遇到的问题都是复杂性问题和适应性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或者马上就能找到标准答案的问题。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需要领导者有意识地建立‘内观自变’的心智结构。在《领导者心智意识的进化》中,作者将心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惟我独尊;第二个阶段是规范主导,有追随力,并服从权威;第三个阶段是自主导向;第四个阶段内观自变。内观自变是管理者需要有意识进阶和修炼的状态。它提倡管理者要有全局观和多样化视角,对组织中矛盾要能够客观认知,而且不要将权威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我们很容易将新生代员工看作是自我为中心的。当你用这样的心智去一刀切的看待新员工的手,就很难和新生代员工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智对他们充满了偏见。但是其实你在做管理的时候,是要依据组织目标,成全员工,才能调动他们的协作性意愿。这个时候,你的心智只有变成‘内观自变’,你才能做到客观全面。另外,这里面特别注重对矛盾的把握,在矛盾的动态平衡中找到一个切入口去解决问题。

在我的课堂上,一个较为年长的MBA学生分享了一个职场现状:他同时遇到三个老板,一个老板是民营企业出身的;一个老板是国有企业出身的;还有一个老板是外资企业出身的。他问我我该如何同时和三个不同的老板沟通?
这个时候,他需要‘出局’,根据‘别人的反应来进行恰当地反应’。其次,还要注意组织正式化的一面,用会议、文件、时间等作为杠杆,来进行有机协同。这里的主体性、创造性、整合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再比如,另外一个同学和我交流了最近的职场烦恼。他被一家公司董事长看中,并挖他加入其公司。该董事长希望我们的这个同学来和其共同努力,近期内将公司推动上市。但因为种种原因,接到信息公司不能单独上市了,而是被另一家公司并购了。我们这个同学非常沮丧。因为在他的心智中,他设定企业发展应该就是有序的、稳步向前并且可预测的和确定的。但是,忽然现在变得不确定了,原先答应好的事情现在无法继续了。怎么办?这位同学非常沮丧和失望。实际上,看一下他的心智结构,就可以看出他属于规范主导型,对权威的看法是确定性大于不确定性的,而且一直期盼静态的权威关系就是‘在那里’的。忽然出现这样的‘变数’,其主观世界显得很‘崩溃’。
拥有内观自变心智结构的人,会认为权威本身就是流动的。权威本质上是不同利益相互方互相角逐以后,所达到的一个动态平衡。另外,拥有该种心智的人,认为权威并不是固定在某个人或者某个位置上。我们今天在座的CHO班的同学,对此应该也是有体验和体悟的。新情况的出现,意味着新权威的出现。这个时候,过去的经验就成为需要遗忘的或者重构的对象。‘出局’的和‘客观’的自我审视和反思,能够让自己清醒。  持有内观自变心智结构的人,并不是生活在以合总是逻辑自洽的封闭体系中,而是善于领会和接纳外部的,或者他人的观念和信息,并能运用外部的观念和信息,来刷新和更新自己的思维。  这个对人的精神底色有要求:即开放的和不恐惧的。  恐惧容易让人固步自封,并一定想依靠什么,想抓住所谓的确定性。

如何做到呢?心智结构的修炼和优化,并不存在什么神奇的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reflection,即反思。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复盘,来建立新的态度或者立场来面向未来。第二是要注意能力的迁移和再部署。要锻造能力和素养,帮助自己在不同场景中能够适应、整合和升级第三是对自己有办法,对自己有办法这是最难的,是最高深的学问,对自己有办法了,就可以避免不智和下等,所有的宗教都是在讲这个东西,基督教讲神能够帮助我们超越自我;佛教讲佛性能够帮助洗心革面;道家是讲客观规律,自然之道帮助我们学习客观和超然;儒家强调人和人的关系尺度、分寸、火候,能够成全别人,也成全自己。所以对自己的情绪有办法的原则,方法,是哲学和宗教一直寻求的。

其他还有怎么去倾听,这个既和心态有关,也和方法有关。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不展开讲。将来有机会,我们再一起交流。最后有一段话,和大家共勉:

点亮蜡烛,黑暗会自己消失。不要跟黑暗对抗,因为黑暗并不存在。忘掉黑暗,忘掉恐惧,忘掉所有萦绕在脑海里负面的东西,只要点燃一根蜡烛。

这个蜡烛是什么?其实就是信念、热情和学习。

冯云霞教授是香港都会大学MBA的特聘教授,给都大MBA授课的几年以来广受学员们的好评。香港都会大学(原香港公开大学)是由香港政府于1989年创立的一所新型公立大学,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是香港政府准许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享有香港政府授予的学术自我评审资格,也是教育部准许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院校之一。文泰商学院是香港都会大学在北方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全面负责香港都会大学MBA在北方地区的招生与培养工作。

 

温馨提示:

香港都会大学MBA2021级秋季青岛班&济南班已于9月11日盛大开学,补录时间截止到10月20日,还有少量补录名额,期待你的加入。

香港都会大学MBA2021级秋季北京班10月30日开学,期待你迈出舒适圈,迈入不一样的人生旅程。